如果不算长期外债,则只有57%~58%。
但西方媒体把夸大的中国腐败和中国增长联系起来,却是对当代世界史的无知。中国温州福建农民走出去的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超过西方殖民主义在炮舰政策支持下的竞争能力。
中国得以避免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困境,没有过度依赖外资造成的持续外贸逆差。可见吸引外资的多少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外资。东欧、南亚、和拉美以私营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在经济危机下就难以维持社会的稳定。最近的四川地震和这次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家、工人、民间团体、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协调能力,给世界全新的印象。全球化时代的不平等竞争也使发展中国家的赶超需要民族国家的支持。
中国全方位的学习实验,摆脱以往意识形态和文化偏见的限制,来源于自己不断战胜困难的历史与信心。其中最有影响的论据是贪污腐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为什么中国的基础建设速度比西方民主国家快得多,他们的理由是贿赂一个市长要比收买整个市议会便宜得多。在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开始的一些初步研究中,这些观点通过一些不同的模型从不同的侧面得到了展现,但是至今在学术思想中依然缺乏系统的对系统风险的描述。
但是,如果存在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在纯粹理论层面上便无法实现最有效的风险分担,在应用理论层面上,便会导致如内幕交易、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如从事高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这一问题在金融理论中被称为低价销售的外部性,也是在金融体系监管的思想中对银行业务进行监管的主要理论原因。另外一些对于系统风险的描述来源于对资产选择理论的模型外部性的反思。这是因为,每个投机者将未来价格视为既定,从而没有考虑抛售资产会迫使其它投机者同样进行抛售,进而会损害其它投机者的利益。
在此基础上,《白皮书》和《欧盟方案》都提出,要在监管中尽可能让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活动中的利益结构得到改变,以使得它们有更多的激励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因而,在现有的金融学理论中,对此轮金融监管体制中最为核心的系统性风险监管部分依然缺乏有效的学术支持
当然论到资产账面值的损失,现在的应该远大过当年。美、德崛起时出现过,日本、东亚崛起时也出现过。最后的结果,今年最低一个季度的GDP增长率,还是超过了6%。这样的失衡,其实过去就发生过。
所以,从全球格局的实体经济层面来看,发达国家与新兴开放经济体这两大板块从隔绝走向开放,由此激发出巨大的比较优势,推高了全球经济增长。从这一点推,只要中国出口回升,经济增长速度就一定上行。最显著的不同是,不过两年时间,后危机时代就到了。可是随着中国的开放,以及印度和前苏东集团国家的陆续开放,两大板块开始打通。
这个圈子大得多了,里面有两大经济板块,即发达国家与新开放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但是从数据来看,今年前9个月投资对GDP的增长贡献了7.3的百分点,消费的贡献是4个百分点,出口则是-3.6%。
这样看,只要出口回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就会加快。第二,1929-1933年大危机时,主要发达国家实行的是金本位制,也就是货币挂钩黄金。
这不能不激发出极其巨大的竞争潜力、不能不释放巨量的优势,也不能不带来极其巨大的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其实,1929-1933年的大危机,最后也是先让英镑、美元分别与黄金脱钩以后才得以摆脱的。这也是中国政府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背景:两年4万亿国家投资,外加上三年7500亿专项医改花费,再加上出人意料的一年高达9万亿-10万亿的银行信贷。全球主要是这个问题,中国也是这个问题。对这场金融危机,比较普遍的倾向,是从早先的估计不足转向对危机估计得过于严重。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全球主要货币早已与黄金脱钩,全球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法定不可兑现货币的时代。
现在来看,这种估计是过头了。不过,要是拿美元不变价算,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第一,1929-1933年危机的背景,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圈子内,发生了新兴国对老牌国后来居上的秩序变动,比如美国、德国相对于大英帝国的崛起。放出去这么巨量的货币,譬如比GDP的增长还高出20个百分点的广义货币,绝不会没有后果的。
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有一个从估计不足到估计过于严重的过程。大量投放出来的流动性将继续在整个市场里漫游,集结到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资产领域,或者不同的商品上,由此带来相对价格较大的波动,最后或早或晚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在认识上还要加上一点,即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金融危机的冲击不过一年有余,后危机时代的舆论就铺天盖地而来。(作者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进入专题: 后危机时代 。所以,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是,由此带来全球范围内比较优势的发挥,也一定更为显著、更为长久。
这是1930年代大危机不可企及的优势,在分析和估计经济形势时不可以忽略的。特别显著的,是中国的劳动者、建设者非常肯干,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干就什么也没有了。
否则如上文所说,非要年薪8万美元的工人去生产年薪3000美元的工人也能生产出来的质量相若的汽车,美国人真那么笨吗?也许我是过于乐观了:全球化贸易还是广阔天地、还是大有作为。这两大板块之间,收入差距的落差十分巨大,譬如中国刚开放时平均的人工成本只及发达国家的百分之一。
这对理解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形势,可能是有益的。美国金融企稳之后,其进口需求免不了还要回升的。
把这两个方面加到一起,结果就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尽管一时来势汹汹,却没有、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地就把1929-1933年的大危机真正比下去。对明年的经济形势怎么看?目前还是有担心,认为复苏不稳固、不可靠。由于微观基础还是可靠,而政府在宏观刺激的同时还解开了不少束缚经济增长的限制性政策措施,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强劲复苏。2009年全年过8,现在无人怀疑了。
区别在于,今天的世界更全球化,而两大板块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更为巨大。黄金本位的货币如有的经济学家讲过的那样,是比较诚实的货币,因为谁也不容易在里面兑水,一般搞不起严重的通胀。
原来的秩序无从维持,原来的平衡要被打破。这是全球经济格局的基本面,并不因为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而有根本的改变。
不过,物价总水平指的可不仅仅只是消费品之价,也包括生产资料和各种资产之价。可是随着事态的恶化,流行的估计就越来越严重,甚至把这场金融危机看得比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还严重,成为百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市场危机。